芒種,是二十四節氣之第九個節氣,夏季的第三個節氣,干支歷午月的起始。"芒種"含義是"有芒之谷類作物可種,過此即失效"。這個時節氣溫顯著升高、雨量充沛、空氣濕度大,適宜晚稻等谷類作物種植。農事耕種以"芒種"這節氣為界,過此之后種植成活率就越來越低。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。
我國古人將芒種分為三候。分別是:一侯螳螂生、二侯鵙始鳴、 三候反舌無聲。
1、一侯螳螂生:螳螂于上一年深秋產卵,到芒種時節,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。
2、二侯鵙始鳴:鵙是指伯勞鳥,是一種小型猛禽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,并且感陰而鳴。
3、三候反舌無聲: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鳥,此時它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。
芒種節氣的傳統習俗
1、安苗: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,始于明初。每到芒種時節,種完水稻,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,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。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,把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狀,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,作為祭祀供品,祈求五谷豐登、村民平安。
2、打泥巴仗: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,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。當天,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,集體插秧,邊插秧邊打鬧,互扔泥巴。活動結束,檢查戰果,身上泥巴最多的,就是最受歡迎的人
3、吃君踏菜:在寧波地區,芒種時節還有吃君踏菜的習俗。君踏菜是南方地區芒種節氣前后的一種季節性蔬菜。當地人認為君踏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夏季吃君踏菜后不會出痱子。
芒種節氣的起居養生
1、中國人自古注重養生,講究的就是"與時俱進",到了芒種,因為晝長夜短,要晚睡早起,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,因此中午小憩一會兒緩解疲勞是很有必要的。同時,也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注意增減衣物。俗話說:"未食端午粽,破裘不可送。"芒種時節,氣溫還會有變冷的時候,因此還要注意保暖,以免受涼。芒種期間,天氣炎熱,降雨量多,高溫潮濕。為了修養身心,人們的飲食宜以清淡為主。
2、在芒種節氣里要注意增強體質,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,如中暑、腮腺炎、水痘等。芒種的養生重點要在精神調養上,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、愉快的狀態,不要惱怒憂郁,氣機得以宣暢、通泄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二維碼

焦氏中醫門診部

澤濟堂小程序碼
留言咨詢
吉林省焦世健康管理(集團)有限公司版權所有